2009年5月13日 星期三

Civil 3D 2010 新增功能 - 漸變車道定線設計

Civil 3D 2010在這一個版本中,針對定線設計有大幅度的功能增強,其中漸變車道設計這樣的功能,在很多快速道路,或是山區道路的休息路段設計,有很大的幫助。


定線轉換功能的加強
在2010版中,針對定線物件的建立中,從最基本的物件轉換定線開始,就有增強了。其中,當使用者從聚合線轉換成定線時,系統就會先行詢問使用這是否需要方向轉置。這部份與過去,點選完定線後,直接以最接近端點處作為定線的起始點,就有很大的差異了。

此外,在每一個工具選定的同時,圖形化說明也加強很多。

另外,當定線線物件由聚合線轉換的同時,在Create Alignment from Object對話方塊中,也加入了不同定線的選擇,使用者可以設定定線物件為Centerline, Offset, Curb Return, 或是Miscellaneous等。
更在Conversion options轉換選項中,加入Default radius預設半徑的輸入項目。


偏移車道定線建立
使用者可以選取所建立的中心線物件,然後由Ribbon中選擇Offset Alignment選項,建立Offset定線。

然後系統會開啟Create Offset Alignment的設定對話方塊。由Create Offset Alignment對話方塊,使用者可以很輕易的建立多條車道的定線,並且指定每一個車道Offset的寬度。

最後系統會自動產生多條Offset的定線。


漸變車道定線建立
完成偏移車道後,在探勘器中,可以展開Alignment->Offset Alignment物件,選擇創建的右側定線。然後Ribbon選單,會依據使用者不同的使用方式變更功能選項。

再從Ribbon選擇Add Widening,這時候就可以透過指令對話方式設定漸變加寬。

在指令列中,依據需求加入一個漸變,由里程0+030作為起始的漸變位置,0+140做為終點的漸變位置,加寬8米。


如果使用者對於漸變加寬需要作修正或是設定,可以展開Alignment->Offset Alignment->"定線名稱",然後按右鍵,開啟Offset Alignment Parameter設定,定義每一段加寬定線物件的參數。


操作心得:
1. 以前Civil 3D在漸變加寬這一段,並沒有任何解決方案,所以使用者只能用AuotCAD指令,自行建立加寬段的定線。我也覺得很奇怪;因為,照道理講,參數化設計中,道路的加寬應該本身就具有跟主要線段一定的關連性。在這一版中,看到這樣的突破,覺得還不錯。
2. 2010在參數與物件的交互說明上也進展很多。可以在每一個參數選取的時候,看到繪圖區的物件即時亮顯。這樣很有助於新手,在軟體操作與使用上的學習。
3. 定線物件的加強,這一篇文章只是初步介紹。我也發現在Curb Return這部份也加強很多。不用像以前用路權線轉來轉去,下一次在作介紹。

2009年5月10日 星期日

橫斷面高程標示

上週於台灣營建論壇中,看到有人問如何標示橫斷面的現地與設計高程,因此小試了一下操作,並在這裡分享給大家,希望對於各位的工作有所幫助。

設定標示形式
1. 首先使用者必須要有創建完成的橫斷面視圖。當然,橫斷面視圖中必須包含現有地形與設計地形兩個物件,至於產生這兩個地形物件加入到橫斷面視圖中的作法,筆者假設讀者已經完全瞭解,因此不加詳述。
2. 之後,使用者要將工具區切換至『設定』頁簽,然後,展開剖面->標示形式->主要偏移。然後利用滑鼠右鍵點選新建選項。開啟『標示形式管理員』
3. 在『標示形式管理員』中,將『資訊』頁簽中名稱變更為"高程標示(上引線)"。這部份是筆者自行定義的,讀者者可以在本篇文章閱讀完畢以後,自行作進階的修改。

4. 將『標示形式管理員』切換到『配置』頁簽,然後按下刪除元件按鈕,清空現有元件。

5. 在『標示形式管理員』中按下加入元件的按鈕,並加入"文字"、"線"、"圖塊"三種元件。
6. 個別設定每一個元件的性質如下:
"圖塊"物件,使用者依序變更名稱為"引線箭頭";
可見性變更為"True";
錨定元件變更為"引線";
錨定點變更為"結束";
圖塊名稱,選擇AeccArrow;
圖塊高度變更為"10.00公釐";
旋轉角度變更為"315";
貼附變更為"底線左";

"線"物件,使用者依序變更名稱為"引線";
可見性變更為"True";
起點錨定元件變更為"<圖徵>";
起點錨定點變更為"錨定偏移";
使用終點錨定變更為"True";
終點錨定元件變更為"<圖徵>";
終點錨定點變更為"錨定偏移";
起點X偏移變更為"0.00公釐";
起點Y偏移變更為"0.00公釐";
終點X偏移變更為"25.00公釐";
終點Y偏移變更為"25.00公釐";

"文字"物件,使用者依序變更名稱為"高程";
可見性變更為"True";
定元件變更為"引線箭頭";
起點錨定點變更為"中央線右";
內容變更請點選之後,開啟『文字元件編輯器』,並選擇"斷面高程",加入作為文字顯示的內容。

文字高度變更為"2.54公釐";
旋轉角度變更為"0.0000";
貼附變更為"中央線左";

7. 建立"高程標示(下引線)"標示。使用者可以參照,前面的步驟2.~6.建立。唯一需要注意的部份在於,"線"元件的設定值需改變為終點X偏移變更為"-25.00公釐";終點Y偏移變更為"-25.00公釐";



標示集設定
設定完成標示過後,可以利用標示集,將所要標注的物件做成集合,以便後續加入標注。
1. 點選EG Sections Labels選項,並按下編輯,開啟剖標示集。

2. 按下刪除案件,清除現有標示集內容,並由『剖面主要偏移標示形式』中,選擇剛剛所新建的"高程標示(上引線)"然後按下,確定即可。
3. 重複步驟1.~2.變更FG Section Labels標示集內容。並選擇"高程標示(下引線)"


標示現地與設計高程
1. 點選橫斷面物件,並按下滑鼠右鍵,由快捷選單選擇『剖面視圖群組性質』,開啟剖面群組性質選單。

2. 在『剖面視圖群組性質』表單中,分別按下變更標示,改變EG與Corridor-(1) Datum的標示,並依序選擇形式為EG Sections Lables與FG Sections Labels。


3.最後,按下確定,系統就會標示現地與設計高程於橫斷面中。


操作心得
1. 其實這一篇文件讓使用者會感覺到Civil 3D的物建設定很複雜。但是要學習,就必須要進入實戰的設定,才能把Civil學通。
2. 上週去一個朋友那,也是在測試橫斷面的開挖回填顯示與標示,確實不容易。但是,一作出來想要的設定成果以後,真的很有成就感!以後,出圖也會很方便。
3. 往後,在依據物件的順序,依序解釋設定的方法給各位朋友瞭解。
4. 文章有點冗長,煩請各位仔細閱讀,並於不明處給予指教。

2009年5月1日 星期五

Free CityGML Viewer Downlaod

上一次,約略跟讀者介紹CityGML的資料格式,這一次介紹另外一個免費的檢視器Aristotels Viewer。同樣具有CityGML的讀取能力,還包含更多資料格式的支持。


Aristotels Viewer專案是Bonn大學的製圖與地理資訊學會(Institute for Cartography and Geoinformation, University of Bonn)所開發的。Aristotels Viewer專案是被設計作為開發、展示與評估新的3D模型應用的平台。
Aristoteles Viewer被開發作為GML 3.x Base的視覺化,編輯和更新三維工具。Aristoteles Viewer讓使用者和開發人員不只可以取得視覺化的效果,同時間也可以獲取資料的屬性與詮釋資料。為了實現所需的flexability在個性化過程,並減少需要的源代碼來閱讀,有幾個簡單易用的界面提供插件,可以用來測試如新的控制類型,新的運營商改變現場,新採摘的組成部分或出口過濾器。這些接口是一個主要優勢,並在這一項目的重點。

Aristoteles Viewer下載安裝
使用者可以到CityGML網站中,查詢到免費的軟體Aristoteles Viewer。請下載,並解壓縮Aristoteles Viewer。


然後,開啟解壓縮的資料夾,Aristoteles Viewer完全不需要安裝。讀者只要執行你所要操作的執行檔即可。Aristoteles Viewer提供了Win 32與64位元,以及Linux 64與32位元的的執行,並且可依據不同顯示卡需求支援DirectX或是OpenGL。


Aristoteles Viewer操作

開啟Aristoteles Viewer後,只需要點選World->add scene->gml(multi)即可開啟CityGML檔案。
Aristoteles Viewer可以選定不同的飛行控制方法,進行模擬飛行。

飛行操作請見說明。


操作心得:
1. Aristoteles Viewer是免費的軟體,除了可以開啟GML資料外,還支援像是3ds, dxf, x3d, TIFF與其他格式。看起來還蠻好用的,但是重點是免錢。
2. Aristoteles Viewer與Autodesk CityGML LandXplorer比較起來,所吃的資源差不多。但是我不得不佩服商用軟體的市場能力,太強了!因為, LandXplorer在瀏覽的操作上比Aristoteles Viewer簡單太多了!你麼不要以為作者調到那樣的畫面很簡單,其實很不好操作的。
3. 其實,CityGML第二次測試的心得,讓我節的這個個是確實可以發展下去,因為,他可以讓3D化GIS得到很好的發揮,在配合程式的控制,就很容易進行縮放與物件顯示了。

Google Earth影像與地形下載Civil 3D

上一週發表了與Google Earth的相關文章,有網友詢問Google Earth的加值應用。由於本站以工程化GIS為主,所以,當然以Google Earth與Civil 3D的應用,協助工程設計作為第一個加值應用的介紹。

Civil 3D從2007版開始,就具備Google Earth資料的應用能力。除了可以下載地形與影像進行加值外,還可以將設計成果發佈至Google Earth中。

Civil 3D 2010插入Google Earth影像與地形方法
1. 首先使用者要先開啟Google Earth軟體。本文使用Google Earth 5.0版。
2. 選定需要使用的位置後,請按下"R",讓Google Earth的影像與地形可以轉正。
注意:一定要將Google Earth的影像與地形轉正,否則會無法匯入。
3. 開啟Civil 3D 2010軟體。然後由切換到Insert TAB,選擇Import->Google Earth Image and Surface。

4. 當按下Google Earth Image and Surface後,Civil 3D 2010就會去攫取Google Earth的影像與地形。如果使用者有設定圖面的座標系統,可以直接按下Coordinate System。影像地形就會自動載入。



5. 最後使用者可以用物件瀏覽器Object Viewer來檢視Google Earth的影像與地形,而Civil 3D也會自動套疊。


Civil 3D 2009插入Google Earth影像與地形方法
基本上2009版與2010版匯入的方法相同。只有在操作上些許不同。
使用者在2009版匯入時,選擇檔案->匯入->匯入Google Earth影像與地形。


但是如果使用者使用的是Civil 3D 2009版,搭配Google Earth 5.0版。那在下載Google Earth資料前,請先在設定頁簽中,更改ImportGEData與ImportGESurface的參數。

將ImportGEData與ImportGESurface中的Google Earth選項,Google Earth列與欄都改成70。



Google Earth與Civil 3D的結合,是一種新的應用。過去很多GIS界的專家,一直在思考如何能夠把Google Earth不只當作3D展示平台,而可以進接的加值,也許在工程上的應用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。
以前,在工程設計開始前,工程師都要收集很多現地資料,這些資料如影像、地形現況、地形等,費用都很高。現在,可以利用免費的Google Earth資源,降低初期的成本。
再者,在大範圍的資料瀏覽過後,對於工程本身的蓋逛與周邊的環境影響評估,就更具有通盤性的瞭解。這可以說是工程化GIS發展的第一步。
後續還會介紹如何將設計成果發表至Google Earth,屆時我們再來討論,發佈後加值應用的效益與價值。

台灣基本地形圖影像免費瀏覽

很多工程人員在進行專案的時候,常常苦於圖資的匱乏,而感覺綁手綁腳的!而更多在學習GIS的人員,一開始入門就缺乏資料的來源,要不到,也找不著!其實說時在的,我們幹GIS的人,工作幾年下來手邊都有很多基礎資料,但是卻永遠見不得光。
好在政府提供免費的資料給我們使用,讓我們可以向前一步的學習。但是有免費的資料,也要是你找的到,會用的,才有用。

今天要跟大家分享內政部基本地形圖資料庫網站,這也是筆者以前第一次作專案經理時時的作品。
重點是,全台灣資料可以免費下載!含向量與影像資料!

內政部基本地形圖資料庫網站,網址http://basicmap.moi.gov.tw/ (那時候不懂事,以為基本地形圖就叫做Basic Map,其實英文是Topography,所以網址就變成了basicmap)
進入網站後,使用者可以慢慢的檢閱基本地形圖說明、規章、標準等。或者你等不及想看地圖資料,可以直接按下左邊的『瀏覽列印』,直接開啟網站瀏覽。


開啟『瀏覽列印』的頁面後,首先使用者要安裝Plug-in程式,包含:檢閱向量式資料的MapGuide 6.5 Viewer以及觀看影像的ECWActiveXControl。(過去很多GIS Web Site都需要安裝Plug-in程式)使用者就個別安裝吧!

安裝完以後,可點選你所想檢閱的資料,比如,筆者想看向量式的1/25,000基本圖,就直接點選向量式資料中的『兩萬五千分之一』的資料。再由跳出的視窗,進行查詢即可。(有說明文件,所以不加詳述)


如果筆者想要看1/25,000基本圖影像檔,就直接點選影像資料中的『兩萬五千分之一』的資料。再由跳出的視窗,進行查詢即可。(有說明文件,所以不加詳述)


影像的下載
皆下來我們要談影像的下載,這部份的教學請大家注意,因為這可真正的讓使用者不斷的加值應用。我也會分幾篇文章來介紹。
1. 如果使用者要下載影像,合理的作法是安裝自然人憑證,然後下載。但是,太麻煩了!請前往ER Mapper下載ER Viewer http://www.ermapper.com/Products/ERDASProductInformation/tabid/84/currentid/2585/objectid/2585/default.aspx

2. 下載安裝完成後,請開啟ER Viewer然後,點選OPEN URL按鍵,然後輸入ECWP的連結路徑。


3. 這時候使用者可以透過ER Viewer自由的放大縮小影像。當然你也可以另存影像為TIFF或其他格式的資料。


全台灣ECWP路徑解析:
1. ECWP是是以前ER Mapper中IWS(Image Web Server)的通訊協定,主要用來傳送影像。讓很多GIS軟體可以透過ECWP直接連結至IWS遊覽影像,並加值。
2. 更多ECW Plug-in程式下載,請見http://www.ermapper.com/Products/ERDASProductInformation/tabid/84/currentid/2508/objectid/2508/default.aspx
3. 台灣內政部基本地形圖資料庫網站ECWP解析
兩萬五千分之一基本圖影像檔 ecwp://basicmap.moi.gov.tw/image/Map/ecw25K/<圖號>.ecw
圖號範例:97232SW
五萬分之一基本圖影像檔ecwp://basicmap.moi.gov.tw/image/Map/ecw50K/<圖號>.ecw
圖號範例:97233

操作心得:
1. 筆者是台灣第一代的IWS(Image Web Server)技術支援,當初覺得這種技術相當有前瞻性,也推廣了很多重府機關,不過,台灣的政府是忽太保守了,對於這一種先進的技術回饋民間,似乎放不開手。而當時,因為不同GIS廠商的競爭,也是讓IWS在台灣推展不開的主因之一。
2. 後來ERDAS買下ER Mapper就是因為看重ECW與IWS在影像解決方案的實力。而ECWP的應用,更是在國外有非常好的成績。
3. 我很欣賞當時ER Mapper的策略。ER Mapper提供ECW 500MB的免費壓縮,還有IWS的搭配可發佈影像,這對很多GIS應用人員,非常有幫助。也解決不少影像應用問題。不幸的是,ER Mapper不太會作Marketing,所以推展的不是很順暢。
4. 現在在ERDAS的策略下,很多東西已經很商業化了,所以,以不見當年ER Mapper對於影像應用的熱誠。
5. 筆者以前幹過很瘋狂的事,拼接了全台灣影像包含:經建版基本圖、南島、北島、相片基本圖等,很多台灣的全島影像。最高紀錄,拼接了超過1,000 GB影像,壓縮後還有12GB的台灣資料。
6. 後續筆者還會分享其他GIS軟體如何應用ECW影像的技術,敬請期待!

Civil 3D超高設計

在台灣營建論壇中,發現有這樣詢問路線超高設計的問題http://www.caile.tw/BBS/ShowPost.asp?ThreadID=5755。因此,在部落中分享超高設計的流程。
這只是一個流程說明,真正的道路設計,其實要考慮的因素更多,所以,需要更多的文章來說明。


超高設計
超高設計可以分為兩階段設定,第一為定線超高設定;第二為廊道的次組合設定。
1. 在設計超高的廊道模型之前,一定要有基本的廊道模型元素,定線、縱斷面(豎曲線設計)、斷面組合等。有了這些基本元素後,才能夠產生廊道模型。

2. 然後讀者要設定定線的性質,賦予行車速率跟指定超高的參數。讀者可以在探勘器中利用滑鼠右鍵按下定線,開啟定線性質。

3. 然後切換到超高表單,設定超高參數。這裡包括超高的規範,跟您所要的車道數目。



4. 當設定完畢後,Civil 3D會顯示超高表給使用者。如果確定無誤以後,就完成地一階段的超高定線設定。


5. 當完成定線設定後,皆下來就是要應用次組合了,使用者要選擇具有超高性質的次組合,如下圖中的外側超高次組合模型。

6. 然後,依據你所需要的狀態設定次組合,直到你的模型配置完畢。這樣就已經滿足超高模型的兩階段設定了。


創建模型
1. 創建模型,使用者可以從廊道選單中點選建立廊道,然後依據系統指示,選擇定線、縱斷麵、與廊道組合。就可以產生模型了。
2. 然後,設定廊道模型的目標物件之後,就可以順利建立模型。


3. 當模型建立完畢後,可以易用廊道選單中的檢視廊道跟斷面的功能,一一檢視各廊道模型的斷面,並且觀看各斷面的超高情況。




完工地形的建立
當然完工地形的建立是大家最終希望可以獲得的成果,所以,可以利用完工地形製作,這一篇文章的的設定來完成。http://blog.sina.com.tw/civiltech/article.php?pbgid=79822&entryid=604935


操作心得
1. Civil 3D很早的版本就可以做到超高設計了,不過,一般教學上比較少談到,多半是DEMO中有操作到。原因,是以前筆者在上課的時候,很難講到這一部份,因為基礎的部份就不容易上完了,何況是講到這些應用,因此,不是藏私。
2. Civil 3D使用用ASSHTO的標準,作預設的超高參數。如果要自訂,可以由XML中來設定。這部份有機會再跟大家分享。
3. 一般工程在作超高設計時,尤其在台灣,有最大超高度的限制,跟臨房超高的限制,所以使用者要注意。此外,還有道路加寬的狀況,也會在彎道處發生,都需要在設計時注意到。
4. 本篇文章真的只是針對Civil 3D的流程作說明,所以很多因素沒有考量到,所以請各位先進指教。更完整的超高設計,我們可以在後續繼續討論。